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职场导航 |正文

职场导航

【学长分享】关于求职,致西石油大一至大三年级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9日    作者:    编辑:wn    审核:    点击:[]

西南石油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我是西南石油一名大四的学长,经历了本学期的求职后决定给大家写封信,此为第一篇,不长但有意义,请细看!
以下内容分两部分:
1.求职之路
2.两段吐槽
3.两个案例
作为一名大四学长,信件目的是期待能帮助学弟学妹们拓展学习、实践及求职思维。
第一部分:从求职谈起
【求职时:学校档次的劣势】
本学长从今年9月份初开始投简历参加四川大学的校园招聘,11月初结束找工作的行程。历经2个月,投递简历数约30份,获9家公司面试机会,最后成功获得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恒大集团、娃哈哈集团、金地物业集团、海底捞、剑南春等8家名企的offer,也许学弟学妹们会吐槽,你是来秀优越的吗?
错了。学长想说:我连很多公司的简历关都不能通过。
不是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亦不是缺乏高价值项目经历,我坚信在自身擅长的领域中自己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我能通过强生、联想两家世界500强大牛公司的简历关,并能在一堆985、211学校的学生中冲进“快的打车“的面试环节就足以证明我的简历含金量是足够高的(注:由于该创业型公司薪酬很高导致原本已拿到好公司offer的人都来参与竞争,据说最后全四川的应聘者全部被刷)。
谈及参加部分企业网申或现场投简历时,连简历都不能通过的原因,除出网申技巧、简历内容撰写质量等不谈,结合在过程中的认知,其中关键的因素是:非名校背景。考虑到为什么部分企业招聘会这么重视名校背景,从招聘者的角度来思考,我能想到的原因如下,大家可认真阅读:
1.关注校内优秀者比例:名校学生不一定优秀,非名校学生也有优秀者,但名校学生中优秀的比例一定会更大,企业会更关注大概率事件;
2.不同等级学校的学生获校内同等奖励的情况下其价值量不等:不论是谈学习成绩、学生工作还是实践项目,一般情况下,名校与非名校相比,在获得校内同等奖项、取得同等成果/成绩的情况下,名校奖励明显更有价值量,因为在名校中获奖本身就更困难(非名校学生往往需要一些跨校比赛、实践项目经历及名企实习经历等来显现竞争力);
3.某些企业单纯地更喜欢名校背景的学生:即使非名校中仍然存在一批优秀者,但其仍然只需要名校背景的学生;
4.节省招聘成本:即使非名校亦有优秀者,但招聘官认为优秀者占有比例低,他们往往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导致招聘成本增加)才能从中选拔出匹配公司岗位要求的人才;
5.获取企业资源:从长远角度看,名校背景的学生其周围同学优秀的概率也更高,其最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期给公司带去各类人脉资源。
注:这也是很多优秀的企业只会去川内的川大、财大、电科招聘的原因。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在面试一些名企时,非名校学生很难拥有与名校学生抗争的实力。
上述分析并非是长他校学生志气而灭我校学生威风,学长也必须得说明此段阐述的目的是:
希望有名企梦的学弟学妹们在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升自己时切勿局限在自己的思维圈子中,而忽略了外界环境及竞争对手。最终还是希望大家未来能拿到给予我们面试机会的名企的offer,切勿给自己的松懈找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
【求职准备:如何突破学校档次的限制】
注:此段主要是针对目光不局限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公司且有名企梦的学弟学妹们。
基于上文的分析及结合自身实际求职经验:作为二本院校的我们,如果想获得一些名企的offer是很困难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所接触到的资源以及所提升起来的竞争力往往不如名校学生,其背后的本质点是我们往往缺乏意识和强有力的引导。
不过问题在被意识到后都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近期学长总结了几点,给大家分享一下:
如何能让自己拥有与985211等高校学生抗衡的硬实力?答案是:高价值项目及名企实习经历。
高价值项目:此项目是不受学校平台约束的,是跨学校平台的:项目参与者多、影响力广、流程较复杂、效果较好等。比如:省级以上的比赛、项目及奖项,校内创新型项目,商业项目等;
名企实习:如果你能在大三时获得名企的实习机会,那么你的简历含金量必定会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在公司实习时是没有学校差异的,故名企实习经验是很好的跨平台经历。
建议大家在大三时努力去寻找名企实习机会,实习时进入名企的概率相对校招时进入名企的概率会大很多,因为实习时竞争者往往只是来自某个区域的所有学校,而校招时竞争对手来自全国所有高校。同时,大三暑假时找名企实习也是很困难的,因为那时各名企基本上也是面向全国招实习生的。因此,最好的时间点应是:寒假及正常上课阶段,至于时间,看大家自己取舍。
此处推荐几个网站:大街网、应届生求职网。有这两个网站足够,关注其中的实习生版块即可。
第二部分:
学长吐槽【一】
本学长在上周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西油微思享之学长零距离”线下交流活动,在三天中与大一至大三的学弟学妹都有过沟通,有正在担任学生会主要干部的大三学生、有想让自己大学生活更精彩的大二学生、还有对大学充满好奇且拥有理想的大一学生。
与这些朋友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校现阶段大三、大二的学生均存在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即:在大学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各年级学生大都没有树立以求职为导向的学习和实践目标。我想说:有高绩点、获奖学金、过4 6级、担任学生干部职位等并不能决定你最终可以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虽说大学学习并非是为了就业,但从目前就业严峻这个话题上来说:大三、大二的学生还是需尽早有求职意识,以便能在未来求职过程中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学长吐槽【二】:
这学期本学长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我校大部分同学只在本校找工作,而从不踏出校门求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无论是何种原因,这样的情况只会导致我校很多大四学生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甚至是找不到工作。以下做两方面分析:
一方面:是因为来我校招聘的公司除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大公司,因为其他的大公司不会来我们学校招聘;再者绝大部分中型公司也会选择在四川大学等学校招聘,毕竟那是优秀学生的集中地。所以大家只要一对比我校与四川大学等名校招生就业网的招聘信息就会发现,来我们学校的公司很少且不好居多!(从求职角度出发,推荐大家多多关注川大、西财、电科等校就业网站)
另一方面:我校学生参加来校企业的校园招聘时往往一个班级、一个专业的人扎堆过去应聘,这样到是很方便那些企业面试官:因为面试官们只要将同一专业的两个人或多个人的简历一对比就能立马知道谁优谁劣,因此同一专业中优秀的人立马能凸显出来,而相对较弱的人直接被pass了。
这是因为我们给了面试官们一个可以直接进行横向比较的理由啊。学弟学妹们以后也要记住:求职时好朋友们需要分开投简历,需要去其他学校串串门,尽管也会遭遇挫折,但机会会有的。
备注两个案例:
A前段时间很多学弟学妹们问我绩点在求职时的影响。
首先,各个公司对应届生的要求都不一致,具体是由公司性质、岗位性质及职责决定的。其次,在很多名企的非技术岗面试中学分绩点只是很小的一个考核点,其目的主要在于考察面试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展现的,比如:某一门课的成绩、比赛获奖经历、校园各种实践经历、项目经历等;对于技术岗,这块是否看绩点就很复杂,比如:互联网公司招“攻城狮”时肯定不会根据应聘者的绩点来判断其是否优秀,谁都知道“考试是考试、学技术是学技术”,这两者没多大关系。最后,必须说明:如果绩点不高,成绩不好,请问你是否有其他途径来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
当然了,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公司应是比较看中求职者的绩点的(国企技术类岗),个人觉得这类公司较看重学习态度,喜欢踏实的学生吧。(不了解,学长瞎说的)
B前段时间微信公众号中一低年级同学问:西南某名企面试是怎么考核的?
首先,我没面试过该公司;其次,很多名企面试的考核点都大同小异,以下简答:
(此处将“西南某名企”比做“正常的名企”来说明)
1.
你是否具备我公司此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项(硬件,这些能力要求一般会在招聘要求上写);
2.
你的价值体系是否匹配我公司的需求(软件,为人处事、思想风格是否正是公司所需要的那一类,建议了解公司的文化、价值体系,并且在面试中相应的表现出来);
3.
你的竞争力如何?面名企的人是很多的,这时高绩点、过英语4 6级、获奖学金、担任学生干部等经历肯定已经成为了基本的考核点。决定你是否能胜出的应该是应聘此岗位竞争力的相对竞争力强弱,除硬件及软件具备竞争力外,还应有: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组织协调等能力项,当然还有你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素质,一些让面试官觉得你靠谱的素质;
(除部分企业对应聘者有特殊要求外,请勿将“家庭背景”才是关键挂在嘴边,毕竟有多少应聘者有背景?又有多少公司需要应聘者有背景呢?)
4.
面试流程一般分简历筛选、笔试、小组讨论(大公司一般是小组讨论,小公司一般没有)、HR面、高管面,每个环节考核点不一样,部分名企面试轮次会更多。

上一条:如何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脱颖而出?

关闭

版权所有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学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联系电话:028-83037406 邮编:6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