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山区边坡地震风险防控及智能预警成套技术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6日          作者:秦光源         编辑:秦光源         审核:杨兆中         点击:[]

所获奖励:202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曲宏略、苏培东、牛家永、连静、梁宇、刘自强

主要完成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来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高山亚高山区工程边坡生态设计施工技术,编号:2017YFC0504901,起止时间:20172020),国家自然基金(基于动力响应特性的锚索抗滑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编号:41602332,起止时间:20172019),重点实验室基金(生态修复材料的抗震性能研究,编号:KF2018-01,起止时间:20182020)等


我国山地约占总面积60%,高陡边坡林立,频发地震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滑坡尤甚。以四川省为例,自2008年以来,地震诱发滑坡超过5万起,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然而,针对强震区边坡工程,目前仍存在评价尺度单一、结构性态考虑不足、监测异构数据融合差等技术难题。为此,本项目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开放基金等课题,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了十余年技术攻关,取得创新成果如下:

(1)建立了适用于高烈度山区边坡区域性与重点工程多尺度地震危险性评价系统;

(2)创新发展了高烈度山区高陡边坡支挡结构安全防护体系;

(3)开发了边坡“物联网 + 云平台 + 大数据 + 智能预警 + 决策管理”深度融合的监测预警平台。

成果获得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成果纳入标准规范4部;专著9部;软著15项;省级工法2项;发表论文8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37篇,EI期刊论文30篇,累计被引用452次。成果成功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市政等行业的边坡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大幅节约了工程造价,有力支撑了我国高烈度艰险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绿水青山”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图1 地震风险性评价及防护

图2 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上一条:海洋管道流致振动控制与能量俘获关键技术及应用 下一条:东特提斯古大陆演化动力学与盆地能源相控响应理论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