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故事»正文

与榜样同行 书写“青春答卷”
来源:宣传部 学工部   作者:刘杨洁雅 刘小萍  编辑:刘杨洁雅  审核:秦海洋 杜鹏 终审:杜鹏    日期:2024-05-31  访问:

榜样,一个简简单单的词,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它生生不息,催人奋进。为进一步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营造见贤思齐、追求卓越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举办优秀学生成长事迹报告会,激励广大西南石大学子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笃学、勤学、善学、乐学,为建成世界一流学科、一流能源大学和百年名校而不懈奋斗。5月30日,石工院覃敏、地科院郑超、机电院罗义尧、新材院林晓燏、经管院(南充校区)刘恬、法学院吴永铮作为奖学金获奖代表在学校2022-2023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暨“榜样的力量”报告会上进行了事迹分享,他们就像一面面旗帜、一座座灯塔,指引西南石大学子向上向善向好,在创新创造中书写成长和担当,在矢志奋斗中践行责任和理想,锚定逐梦航向,扬起青春之帆。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2019级直博生覃敏:徜徉科研路 五载梦飞扬

2019年以专业第一获得直博资格,读博第一天,导师就告诉我们要把安全写在中国的管道上。复杂集输管道安全生产问题困扰着现场也困扰着我。科学研究是一条长征路,我30余次深入作业区调研。15天的微生物腐蚀实验在第13天失败,论文的Reject让我经历了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

但我相信“时间是最公平的使者,永远不会辜负努力”。我把行军床搬到了实验室,从天黑到天亮,是攻克瓶颈问题的信念让我坚持下来。跨越万里,刚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时,陌生的实验设备,上百页的英文说明书让我望而生畏。但为了完成掺氢管道安全评价课题,我请教前辈与同学。即使大雪纷飞我也没放弃做实验,终于在氢能Top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这五年中,入选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名录,2次获得飞翔奖,4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SCI论文14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70。

我的故事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报道。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同学勇敢逐梦,就像张书记在开学典礼所讲“若你决定灿烂,则山无遮,海无拦”。

23285个日夜,“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已成为我的精神基因。回望来时路,站在为国家能源安全、“双碳”战略奋斗的新起点,我将锚定目标,砥砺前行。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直博生郑超:在学思践行中争做表率 在能源报国征程上书写青春华章

始终坚定能源报国理想,2023年9月,以直博生的身份进入学校开启了新的学习和生活,2023年11月,被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大学生年度人物”。2024年5月,作为全校唯一学生代表参加四川省委组织部开展的“青年党员说”研学活动。

作为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勘查、地信、地空专业兼职辅导员,积极学习新思想,将亲身经历融入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生活向导中,用关爱与知识守望学生的成长成才。正视自己想讲但是“不敢讲、不会讲”的缺点和不足,积极改变自己,通过参加学校、学院组织各类“讲赛践”活动,提升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声台行表等综合能力。积极组建地科院“拾光”宣讲团,利用专业优势,帮助低年级学生坚定专业自信,树立“能源强国有我”远大目标。

作为2023级直博生,脚踏实地,刻苦钻研,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明确时间、任务、责任三张清单,用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啃硬骨头”的态度与文献做朋友,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和加强文献阅读能力;以兴趣为向导,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重视理论基础的积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学习有效沟通和协调合作,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

机电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罗义尧:挺膺担当承重任,风雨兼程展宏图

本科时期,面对学业迷茫,我受到学长学姐的启发,毅然决定考研深造。

在导师的鼓励下,我勤奋学习,逐步夯实学科基础,最终研究生阶段学业成绩专业第一,并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等15项荣誉奖励。科研中,我面临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研究初期,充满了大量未知与困惑。记得有一次,为了验证一个理论模型,我连续几天泡在实验室里,不断调整实验参数,反复测试。尽管前几次的尝试都失败了,但我没有放弃,而是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最终成功验证了模型。正是这种坚持与努力,让我在油气装备摩擦磨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表了15篇SCI论文。但我的科研视野并不止于此,敏锐地察觉到了重型火箭发动机轴承领域的难题,并决定以此作为自己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经过深入调研与精心准备,我成功获得了博导的认可,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科研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能取得突破。未来,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2020级本科生林晓燏:不负韶华,且行且知

拿着一把焊枪埋在一堆金属里研究材料焊接性能,在男生居多的工科专业一路摸爬滚打,是连续3年获国家奖学金的“卷王”,更是在“不负韶华”的鞭策下一路成长的普通女孩。

初入大学的我每天快乐、惬意、飘飘然,但总在老师催作业的名单里、熬夜赶作业的队伍里,每天手忙脚乱、浑浑噩噩。辅导员的提醒让我开始思考“我的大学应如何渡过?”我意识到:若再不改变,我注定碌碌无为。我开始重视时间管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一段英语听力或背一遍公式原理;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手写知识点总结,在考试前对最核心的知识点知道它在书的哪一个位置。一页页思维导图和一张张草稿纸记录了我的成长,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见证了连续七学期专业第一的过程,因为“时间永远不会辜负努力,也永远会奖励成长”。

理论固然重要,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大二上学期,我在专业老师和学长们的帮助下,进入了实验室。从一张白纸,不会查阅文献、不懂实验方法与步骤,更不会撰写专利与项目到成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并获得互联网+国银及其他国家级奖项12项,是几十上百余篇文献的精读、上万字设计方案与总结材料的撰写、上百次的实验数据分析、数几十版的内容修改成为了我向上攀登的台阶。

大学四年里我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慢,但胜在踏实。而时刻保持一百分的状态与六十分的谦卑更足以奔赴每一程绚烂。

经济管理学院(南充校区)2020级本科生刘恬:做一个什么样的石大人

作为石大人的荣誉感是参与国家级竞赛,颁奖时念出西南石油大学时的激动;是参与夏令营,听到其他高校对我校高度认可时的喜悦;是科研项目参研人员选拔,老师对学校本科教育水平肯定时的自豪。还记得在四教楼前背过的毛概;记得在火箭楼不断打磨比赛的稿件;记得在每个六点的清晨,带着一天所学的书本,背对着朝阳而行。感谢石大给予我宝贵的平台,让我在优质的教育资源中收获全面成长。作为石大人我倍感荣幸,爱国荣校是我自信的底色。

大一期间,利用互联网,创建了“爱心支教上云端”实践团队。支教过程中,透过屏幕,看见一双双清澈稚嫩、求知若渴的眼睛时,我仿佛看见了多年前懵懂的自己。那时成绩并不好,对未来一无所知,幸有良师教导,将我从边缘拉回,一步一步弥补着差距。也许只有一百次努力过后才能与别人齐平,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周围伙伴一个个就放弃了学业。趁现在有机会,我尽全力为他们答疑解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未知的好奇。他们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古人云:“仁以知恩图报为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党和国家给予我教育的关怀,学校给我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在保研后选择方向时,我心里想,作为一名石大人,不管学什么专业,未来一定要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吴永铮: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

我出生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自治县,是万里戍边的锡伯族后人。上初中前,因成长环境局限,我并没有像大部分同龄人一样顺利地学会普通话。出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新学习环境的彷徨,我努力练习普通话,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成长的道路上偶遇波折。初中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选择了艺术方向。但一次意外的训练受伤让我不得不放弃艺术梦想。面对挫折与伤病,我重新备战高考,幸以预科形式进入西南石大。

大学生活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又一次挑战。放弃高中学习的俄语转去学习英语,由于英语水平和学习基础差距,我倍感压力。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通过实习和参与各种活动,我逐渐明白了法学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能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少数民族同胞在维权道路因语言障碍带来的艰辛,发现开庭材料的接收因语言不畅带来的繁琐,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因此,我找到了学习法律更具象化的意义——服务家乡。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我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的热情和奋斗精神。


这不仅是一种荣誉的展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优秀学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奋、创新、坚韧和担当,这些品质如同灯塔,照亮了朋辈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西南石大学子可以如此也本该如此。

追逐梦想,挥洒汗水,在青春的篇章中书写辉煌的一页,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的无限勇气与力量。西南石大的未来,将在一代又一代石大学子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中铸就,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上,让我们以青春之名,以奋斗之志,挺起能源报国的脊梁,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推荐